
韩寒PK郭敬明:中国的未来是小时代还是后会无期?
2014年08月13日
韩寒VS郭敬明
《小时代》和《后会无期》同期PK,不仅是电影娱乐界的大事件,而且是80后、90后世界观隐秘内心的一次大曝光:未来中国究竟是小时代一样的浮华世界,还是永远在路上疲于奔命后会无期?
郭、韩这一对先后加入电影圈的“80后”导演,两个经常被媒体拿来做比较的名字,都是少年得志的80后作家;从出道开始二者的“被PK”就从未间断。如今,两人的战火已经从文坛蔓延到了电影界。
郭、韩都是80后作家群中的佼佼者,深深地影响着80、90后年轻人,他们都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,小四和囯民岳父各有自己的拥趸。然而,他们之间却有着迥异的文字风格,除文风之别外,两人的最大不同是行事方式和对社会的观点看法,以至于时常被媒体和读者拿来比较。更有甚者,二人粉丝之间大打口水战,为其偶像辩护,闹得不可开交。如果说当下中国最缺的是共识,而韩粉和郭粉则折射出80后90后分裂的世界。
纵观韩寒的小说,其行文中到处都充满着反讽、双关等文学手法,行云流水,充满幽默感。就像《后会无期》中出现的各种段子,让人毫不吝啬自己的笑声,例如:“小孩才问是非,大人只讲利弊”,睿智中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。正是通过运用这种段子的方式将电影与影迷联系在一起,贯穿始终,可以说段子是韩寒《后会无期》中的第一大亮点。韩寒电影更像是一部“段子电影”。而郭敬明的小时代则杜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。就像他自己所说的“电影就是用来造梦”,而造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故事形式的讲述。
《小时代》从第一部开始就吸引了大量的90后群体去观看。《小时代》的纸醉金迷、精致华丽、对奢侈品的无限推崇以及渴望一夜暴富,这些原本是整个社会的通病。社会怎样,《小时代》便折射给你看。郭敬明抓住了90后群体的内心诉求,通过讲故事来为90后塑造现实外的梦境,在一个诞生了郭美美这样奇葩的时代,小时代大行其道不足为怪。《小时代》营造的浮华世界中帅哥美女云集:名牌、名车、豪宅、唾手可得的巨额财富、财势通天的闺蜜好友……给观影者提供了眼花缭乱的感官刺激。但郭敬明的小时代宛如建筑在沙滩上的城堡:为了金钱,闺蜜可能随时背叛你,恋人可能不辞而别,就连你信赖的合伙人都可能陷你于不义……美轮美奂的城堡外边光鲜,但随时有坍塌的可能。宛若我们当下的中国社会,什么都不缺,唯缺安全感。而《后会无期》是韩寒首度试水电影导演的影片,他避开了灯火绚烂的都市,让年轻人远离高速公路和星级酒店,另辟蹊径,走一条不出名的小路,去观望他们身边的另一个绮丽而又充满无奈的世界,明显与郭敬明渲染的纸醉金迷区别开来。《后会无期》更像是描写80后的一种现实状态,或迷茫或失落,疲于奔命但从未放弃追求,哪怕后会无期。但是韩寒的电影同样没有摆脱用成人的骗局来诉说情节,浩汉(冯绍峰 饰)从小生活在海岛边,一直认为自己的父亲是死在海上的英雄,十几岁结识了自己的笔友刘莺莺(袁泉 饰),久之产生了爱慕,结果到头来却是自己的亲生姐姐,并得知父亲健在,父亲借用姐姐与自己的笔友关系,来获知自己的消息。这是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欺骗,是成人与孩子之间的欺骗。另外,阿吕(钟汉良 饰)获得浩汉与江河的信任后,盗走了他们的汽车,这又是一场成人与成人之间的欺骗。
两部电影中都有被成人世界欺骗的桥段。郭敬明是故事高手,韩寒是段子王。从品牌的角度讲,郭敬明更可持续。
从票房上讲,《后会无期》超过了《小时代》,会多卖一个亿,但两部电影都无法为80后、90后的未来仙人指路。郭敬明的《小时代》虽然浮华无处不在,但在精致的外表下掩饰不住内心的空虚;韩寒的一路高歌虽然峰回路转,但也对未来充满焦虑。对80后、90后而言,未来中国是仍像《小时代》一样奢华、空洞、拜金,还是像《后会无期》一样充满不确定性,郭敬明和韩寒都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。
推荐阅读
- 2014.07.15 世界杯复盘,盘点七大移动营销案例
- 2014.07.01 “世界杯”品牌营销新模式 ——把球迷打造成懒汉
- 2014.06.20 2014戛纳创意节,中国数字化产业备受关注